南懷瑾先生講述諸葛亮〈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嘆窮廬,將復何及。

講到個人的管理,我今天抽出諸葛亮的《誡子書》,我的考慮,讓你們拿去背背。諸葛亮給兒子的這封信,非常重要!我希望你們諸位企業家背背。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裡每句話發揮起來意義都很多,先學會心境的寧靜,我們先把原文大概念一下。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一點,希望中國新起的企業家,尤其是各位,要注意能不能澹泊;不但生活要淡泊,思想也要淡泊。我想你們都會知道,從漢朝諸葛亮這封信以後,一般人常常講的名言「澹泊明志,寧靜致遠」,就是在他的這兩句話裡提出來的。

「夫學須靜也」,真講學問,要一個寧靜的環境,寧靜的時間,每天諸位,十二個鐘頭裡只要三四個鐘頭,自己有個單獨寧靜的反思、反省,有個讀書的時間;才須學也,知識的增加,才能的增長,要學問中來。「非學無以廣才」,不求學,不求廣泛的知識,才能是有限度的;「非靜無以成學」,沒有寧靜的心境,寧靜的思想,你的學問不會深入。有的版本是「非志無以成學」,志,就是立志,沒有深刻的願望、意志,學問也不可能深入。

「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也有版本是「險躁則不能治性」。這兩句話是對起來的,這是漢文的特點,句子對應的。自己對自己原諒、放逸、不精進是「慆」;「慢」是我慢,自己認為滿足了,了不起了,每個人都容易犯這個毛病。譬如你們諸位,同我們一般年輕的人讀書一樣,一看以為都懂了,其實連影子都沒有摸到,這就是慆慢,慆慢則不能研精、精到;「險躁」,內心思緒跳動,思想不穩定,脾氣很躁,則不能理性,管理不了自己。

這是諸葛亮對兒子的教育。他的兒子諸葛瞻,戰死於綿竹的,所以諸葛亮是一門忠孝。諸葛亮幫助劉備在四川,兒子也帶到四川,在家裡讀書,他也沒有空閒教兒子,這是他教訓兒子的一封信。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年齡跟著時間跑了,年齡老了,思想衰退了,一歲一歲,你覺得自己長大了,今年四十,明年四十一,好像長大了,實際上你是衰老了,落伍了。

「遂成枯落」,最後你是落伍了,跟不上時代。「悲嘆窮廬」,老了,沒用了。古人有一首詩,「壯不如人老可知」啊,有什麼可談呢?悲嘆窮廬是自己後悔!「將復何及」,後悔也來不及了!

諸葛亮《誡子書》,我當年二十多歲教軍校學生,就要他們背這個,每天要背來,你將來要做統帥、做領袖的,不讀這個不行。諸葛亮的文章不多,但他寫信,最令人佩服了,都是短文,簡簡單單幾句話,包括了很多的意思。諸葛亮一輩子最了不起的文化著作,流傳萬古,只有前後兩篇〈出師表〉。所以古人說「但得流傳不在多」。

我最近常常感嘆,范仲淹寫了一篇文章〈岳陽樓記〉,但他根本沒有去過岳陽樓,他那個時候在鄧州做官。范仲淹一個孤兒出身,出將人相,影響中國文化那麼大!這篇文章最有名的兩句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所以大家讀書,研究學術,想著書流傳,注意這一句話「但得流傳不在多」。

那麼,我講了這篇〈誡子書〉,提出來做為諸位的修養,要隨時反省自己,千萬不要給勝利衝昏了頭,不要讓鈔票把自己腦子搞亂。古人有一句話「唯大英雄能本色」,我常常吩咐同學們,也吩咐朋友們,我們都是鄉下出來的孩子,所以曾國藩用人喜歡用鄉下出來的,因為有「鄉氣」。我們這位張院長是西北鄉下出來的,他還保持那個鄉氣。唯大英雄能本色,不要傲慢,不要被勝利衝昏了頭。

人的修養,內在的修養,最難,就要讀中庸中庸講「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者,非道也。」這一段是講身心修養的最高原則。  

 

資料來源:節錄自南懷瑾先生講述的《漫談中國文化》

漫談中國文化.pn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人生錄 的頭像
    人生錄

    人生錄

    人生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