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習的是通透

為什麼儒家講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大道理,凡事一體兩面,沒有所謂絶對面。有的人說這個好,有的人說這個不好,有的人說這個差,有的人說這個對,有的人說這個美,這個醜,這個好吃,這個不好吃,它沒有絶對面。可是我們很多人會因為自己認為的絶對而要求別人,或者是自己認為絶對而跟自己過不去。所以學習的是什麼?當你有眼、耳、鼻、舌、身、意」的意識的時候、的感覺的時候,你要告訴自己~都可以。什麼叫都可以?比如說你眼睛看到這個東西,你覺得不好,你要調整的是什麼?是都可以。可是你可能會跟我講說:我的工作要有很強列的審美觀,每一件事情都要達到標準之上。我們學習的是通透,什麼叫學習的是通透?比如說我在要求我兒子整理房間的時候,我可以都可以嗎?我可以沒有相嗎?他如果襪子亂丟、垃圾亂丟,我可以沒有相嗎?我們現在學習無相喔!我們現在學習不著相、不執著,但是我的兒子沒有把房間整理好,襪子亂丟、垃圾亂丟,我要怎麼辦?就是當我不執著,為什麼我會執著?就是我覺得他一定要做到,這個孩子在這個年紀不能不做到。可是當我一犯執著,我是不是每次看到我就生氣?我是不是每次看到我就會情緒湧上來,覺得他怎麼可以沒做到?不是講過了嗎?不是要求過了嗎?

回過頭來,是我們在犯執著,所以當我沒有相、沒有執著,也就是他不是我說了他就能做到,這件事是沒有相的,但是我要不要引導?還是要照常引導,我就不會在我引導的過程裡面很辛苦。我們常常會在學習找方法、在努力,或者是在引導的時候很辛苦、很痛苦、很有感覺、很生氣,為什麼?因為都在著相,你們對每件事都有相,當你一有相,你的引導過程裡面會讓自己很痛苦。引導講的是說教逼推拉回,講的是引導的智慧,講的是你學習的智慧,你要怎麼去引導一個人?回過頭來,都是你的智慧夠不夠,你是不是有找到更多的方法去引導,它沒有相。只有不停的想、不停的改變、不停的找方法、不停的調整,但是你的心境是接受這一段過程的。就像今天早上,我前天看到我老大在用的廁所掉了一隻襪子,我就想說明天再去看看它還在不在,第二天的時候沒有時間去看,結果今天早上我故意去打開廁所的門,沒想到那隻襪子還在地上,我就把老大叫過來問他說:弟弟,你沒有看到襪子嗎?他說:沒有。我就說:我看它三天了。他就說:我沒有看到。我就說:那你怎麼了,你眼睛怎麼了?這個那麼大一隻襪子丟在旁邊,你沒有看到?就是說這件事情我絶對要不停的找方法去引導他做到,為什麼?這是傳承嘛!可是我很生氣嗎?我如果把相放在,我講過了,我講一遍了,而且你要做到,這是我的相,就是所謂我的標準。那我就會在下一次遇到的時候,我會沒有辦法接受,我會控制不了我自己,我會認為他應該要做到。

所以我們講,當你在學習引導的過程,不停的反反覆覆的在給你考驗,不停的在引導的過裡面都得不到答案,或者是別人都沒有成長。明明就是在引導他對的事啊,可是他怎麼都沒成長呢?回過頭來,「受想行識」嘛,他給我們的是我們的過程,最終要得到的智慧什麼時候會得到?不知道。也許你在這個過程裡學習到的是耐心,你在這個過程裡面得到的是耐心。我有一個學生很愛問,什麼都問,喝什麼都要問,很愛問,就像小朋友,每件事都要問。一開始很不想遇到他,為什麼?問太多了,問到我頭都痛了,我不是一個有耐性的人,然後慢慢的去思考,我為什麼會這麼的不開心?他明明就是我的學生,我學的是付出不求回報啊,我要引導啊,那我就開始去面對他給予我的反應,那我要學習的是什麼?我看到的是我沒有耐性,我就開始去培養自己的耐性。後來我就發現,一整天下來他不停的說、不停的問,我都沒有感覺了,就是我都可以接受了。雖然他問的事情還是很無聊,而且已經問過了還要再問,問的很詳細,可是你都可以跟他應對。回過頭來我得到了什麼?耐性。

我們講,你有沒有去走你的「受想行識」?你有沒有去學習到「諸法空相」?回過頭來,你要去觀照到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是不是有太多的感覺?

 

上次同學M分享,他用他認別人應該要做的。就是我覺得是好的啊,所以你要做,所以我不停的引導別人。別人對這件事是有想法的,他就不開心了。他會認為別人執著,其實回過頭來是什麼?我們執著,我們用對的方式要別人來做到。我們就會發現,有的時候你雖然走在道理之上,可是你給予別人的引導,也許是對的,也許是好的,但是我們都忘了回過頭來去看,那他想要嗎?他接受嗎?或者是這個時間點上適合嗎?

 

想想:你對於什麼事情是有相的?那你要明白的是什麼?你要怎麼樣調整?

 

內容來源:姿瑩老師2019/11/07經文班_線上課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人生錄 的頭像
    人生錄

    人生錄

    人生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