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這裡是一整段。「故空中無色」講的是元神,最原始的靈魂是最清澈的,沒有任何的感覺的,沒有任何的意識的,祂就是一個很單純的靈魂。但因為來到了這個有意識的世界,元神也會受到有意識世界的過程,包括肉身有肉身的學習,元神有元神學習,佛祖有佛祖的學習,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學習,學習的都是意識。所以祂講「故空中無色」最原始是沒有的,回到「無受想行識」這裡開始到「以無所得故」這一整段,講的都是紅塵的遊戲規則。這一整段很重要喔!就是你擁有什麼?你有肉身,所以你有「眼、耳、鼻、舌、身、意」,這是你擁有的。那祂講的遊戲規則是你不可以有,你有肉身,就是每一個人都有,可是你不可以有「眼、耳、鼻、舌、身、意」跟「色、聲、香、味、觸、法」,這是你要學習的。你不可以因為我有肉身,我有「眼、耳、鼻、舌、身、意」跟「色、聲、香、味、觸、法」,我們就沈迷,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什麼叫理所當然?理所當然,比如說我們眼睛看到,我就是討厭啊,我看到這個,我心裡就是不開心,為什麼?這是我肉身的感覺,我要尊重我的感覺,我要做自己,有沒有?很多人他都會這樣喔!很多人他就會很開心的覺得,我就是很追求自己的感覺,而且這是很理所當然的,就是因為我這個肉身有的感覺,這是我自己,我要把它抓緊緊的。
聽完了『心經』,你會發現這是錯的,祂只是給你這樣的感覺來考驗你。可是回過頭來,你要去面對的是你不可以有這些。不是要你硬把它拿到,而是要你理解它、通透它,你才不會在走紅塵跟面對這些五倫關係也好,你要走的過程也好,別人給你的痛苦也好,你讓自己沉溺在「眼、耳、鼻、舌、身、意」跟「色、聲、香、味、觸、法」的這個感覺裡面痛苦。很多人他可能年輕的時候有一段故事,讓他糾結、很痛苦,讓他覺得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打擊,他就永遠放不開,為什麼?他因為承受到了,自己的感覺為主,沒有去體會他要走的過程,所以他很難從這些感覺裡面超脫。回過頭來講,當你糾結、執著在你的底限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每個人都有很在意的事?一定都有。很在意很在意的事,當別人引誘發生又一觸碰,都還是會有這些事,情緒起伏,那回過頭來,你就要去想說為什麼?為什麼你到現在還會有這些情緒起伏,那你到底要學習什麼?
「無眼界」就是你不可以用你的肉眼看這個世界,「乃至無意識界」講的就是你必須得超脫、超越這個肉眼。「意識界」講的是無形,祂講的是背後的意義,講的是每一個人的過程不同,你得看透它。你要讓你自己提高到可以看明白自己的過程,也可以看到別人的過程,你才不會被當下的狀態給困住了。比如剛才講的,我老公回來臭臉講話又不好聽,我們如果沒有將自己跳出這個意識界,我們就會侷限在他生氣、我生氣、他臭臉、我臭臉、他不應該,我也不想接受的這個肉眼的感覺上。那回過頭來,我們往上跳,有意識界是什麼?我看到的是我要學習,比如說我要學習的是包容,我可能包容不夠,所以他講話我就生氣;我可能沒有學會替人著想,他可能心情不好,他可能今天在公司受了委屈,我沒有去看到。那我可能看到他的過程是什麼?他最近很辛苦,他可能在公事上過不了關。因為我跳脫出來,是你自己跳脫出來你自己,你沒有去看到別人應該要跳脫的。那總結是什麼?總結就是你可以學習怎麼走這個過程,比如說你可以閉嘴啊,為什麼?閉嘴接下來就不會吵架;你不可以生氣啊,你不生氣,接下來就不會吵架;你可以去倒杯茶給他喝啊,他可能就消氣了,或是他會跟你說對不起。那你就可以學習走這個過程,它就不會是最原始肉身的這些對立上。
「乃至無意識界」就是你必須得提升到這個「無意識界」,去看到整個遊戲規則,去看到人與人之間你要學習的是什麼。「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也就是這個學習是不停止的喔!「無無明」講的是什麼?也就是說,每一件事情上的學習是錯綜複雜,想了又想,思考再思考,你不要想說你可以看透這一切,什麼叫你可以看透這一切?比如剛才講的,我可能學習包容、學習閉嘴,然後這件事就會算了嗎?不一定。他可能還不接受、不領情,他可能又會罵我。比如我老公又罵我,那我要學習的又是什麼?我都包容了,又投其所好,我又倒水了,那為什麼他要這樣?什麼叫「無無明」?就是你的學習是不會這麼快讓你明白,它會不停的轉,不停的轉,不停的輪迴,來讓你明白學習是什麼?「無明盡」是無止盡的,沒有停止的一天。
祂講的是遊戲規則,也就是你得接受這樣的學習,跟這樣的無限輪迴是沒有停止的一天,那你就不會生氣啊。就像我昨天在生氣我的小孩,就是因為我認為他要有停止的一天,所以我才會不開心,才會對於我的引導上認為,我覺得應要有成果了,為什麼?因為我已經著相了,我著什麼相?著法相。我著什麼?他已經國三了,而且我這件事應該引導一百次了,那總得有點結果吧!可是怎麼還是一樣,我就不懂,那我就因為這樣生氣。我生氣什麼?我生氣他不受教,可是我沒有看到我自己的問題,可能我沒耐性,可能我方法很少,我還不夠智慧,或者是這是我的考驗。所以我如果可以接受「無明盡」,「亦無無明盡」就是沒有盡頭的一天,它沒有停止的一天,你得不停的學習,你就不會在挫折當中不開心,你會知道,就是一定得一直受挫折,一定得一直讓你的感覺一直來,不停的有感覺,而從在這個感覺裡面,每一個過程、每一個過程的感覺裡面,去感受到你的智慧是什麼。
內容來源:姿瑩老師2019/11/14經文班_線上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