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金句
故事大綱:
品味新聞台編輯台主管宋喬安的兒子是二年前李曉明無差別殺人事件的罹難者,先生劉昭國是網路先驅報的創辦人,夫妻在兒子走後因現實磨難漸行漸遠準備離婚,但11歲的女兒行為卻日漸失序,為了女兒終逼二人必須重新檢視自己身上的傷口。
李曉明的辯護律師王赦,在李曉明死刑定讞之後,仍想要了解其犯罪動機,鍥而不捨的他,開啟了眾人命運的連結……
這是一部台灣社會寫實劇,故事透過「無差別殺人事件」呈現不同立場的關係者視角,描摹加害者家屬與被害者家屬的心理,探究人權律法的掙札以及精神病識,同時反思媒體現象。
01.解決傷害最好的方法是善後跟預防。By王赦
02.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一個二十年去養一個殺人犯。By李母
03.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你有標準答案嗎?By王赦
04.你們可以隨便貼別人標籤,你們有沒有想過,在無形之中也殺了人。By李大芝
05.我們的婚姻變成這樣我也有問題,沒有人喜歡冰箱。By宋喬安
06.希望就在雲後面。By劉天彥
07.你連自己的真相都看不清,還想看清楚世界的全貌。By宋喬安
08.我最討厭人家跟我說對不起,有本事就不要犯錯誤啊!By宋喬安
09.我還可以留著誰?我連我自己的先生和兒子都留不住,所以關心有什麼意義?By宋喬安
10.先保護好自己的家庭,才有資格去幫助別人。By丁美媚
11.總裁你可以關心一下人嗎?你整天這樣冷冰冰的跟冷凍庫一樣,人都被你裁光了!By廖紐世
12.別人犯錯,我們也要跟著犯錯嗎?By宋喬安
13.笑開來,好運才會來。By應思悅
即便面對再大的困難,只要擁有信念,就有轉圜的機會!
14.你不要告訴我你做不到的事。By天晴
15.我們都是好人,不知道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子,老天爺到底要我們學什麼?By廖紐世
16.你真的很幸運,不用擔心生活。但我們可能有個找不到工作的爸爸,每天酗酒打媽媽。By王赦
17.如果我們想辦法找到犯案的動機、找到真相,是不是才能預防下一次事件的發生…?By王赦
18.你們舉著正義的旗,拿著廉價的媒體權論斷我和我家人,但在怪罪別人前,有沒有想過自己也輕率的拿著鏡頭當槍械?By李大芝
19.沒錯,我哥是殺了很多人,但我和我家人連活下去的權利都沒有嗎?By李大芝
20.真相永遠只會怪我們的社會體制出了問題。By宋喬安
21.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家庭,不是每個人都在關愛下成長。By王赦
22.一個案件的結束,並不是判判刑就沒了。By王赦
23.如果這件事情不去試著找出答案,試著去預防,這類的事情在全世界各個角落每天都在上演。By王赦
24.如果殺人犯、還有他們的家人都不用負責任,那被害者和被害者的家人又算什麼?By宋喬安
25.新聞呈現的方式在變,但做新聞的態度該變嗎?By李大芝
26.你們拿被你們自己踐踏的媒體權任意斷定人。By李大芝
27.我們是在不斷地被否定中成長的,甚至有時候就會相信那些在腦袋裡面,說他們沒有出息、沒有用的那些人、那些聲音是真的。By王赦
28.我一直在想,到底是哪裡我把小孩教壞了?By李母
29.我是真的很難體會失去孩子的那種感受,我也沒有資格說原不原諒的事。我只是很希望,我那個有幽默感、嘴巴壞,但是心地很溫柔的那個老戰友趕快回來啊!By廖紐世
30.你記不記得,我們那時候做每一則報導,都是很小心、很謹慎地處理,就是要站在中立的立場,去告訴觀眾事實的真相。就算是一分半的新聞,我們也都認認真真的做,不是嗎?這不就是我們新聞人該有的精神嗎?By宋喬安
31.不要說我想改革,我就是想要回到初衷,當初我們做新聞的初衷到底是什麼?By宋喬安
32.我們每個人不應該因為自己的障礙,在沒有任何法律的監督或是決定之下被限制人身自由。By王赦
33.卓別林說過一句話,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就是喜劇了。By應思聰
34.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是我要得這種病?可能是因為~你比較勇敢。By思聰/喬平
35.我一定會是一部好電影,有好結局的那種。By應思聰
36.我不想一輩子當被害者家屬。By宋喬安
37.你在做你不想做的事情,你不開心。By丁美媚
38.思覺失調症,聽起來好恐怖,如果他得的是癌症,會不會比較好一點?By應思悅
39.我在想~如果我當時有追問哥哥下去的話,是不是一切都會不一樣了?By李大芝
40.我們為負面新聞搖頭嘆息,轉頭卻對人口出惡言,忘了自己也會影響世界。
41.「我們每個人都很不一樣,不需要因為這個不一樣,而去害怕彼此。」那些害怕、不安、悲傷,或許都是出自不理解,但互相理解,不就是我們最溫柔的能力嗎?
42.她造成的傷害有多大,其實就代表,她內心已經被創傷摧毀的有多徹底,她的瘋狂、她的失控、她的不顧一切,其實,都是她試圖在求救。
來源:《我們與惡的距離》FB粉絲專頁
[2019/06/12]